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培训项目
“双碳”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培训班 • 应用经济学院

培训类别:培训班[经济]

主办单位:应用经济学院

报名时间:2022年06月30日 ~ 2022年08月06日

培训时间:2022年08月13日 ~ 2022年09月17日

¥ 培训费: 4980.00元
招生简章
评估结果
【学院及专业优势简介】

项目背景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亟需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加快培养低碳行业专业人才。2022年4月19日,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培养碳达峰、碳中和人才的需求。

“双碳”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培训班旨在培养碳规划与发展、碳产业政策、碳市场与贸易以及碳管理规划等领域高专业性、高科技性和高层次性的人才。我们的培训项目针对当前全球及中国碳中和实践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从学理和逻辑角度,为学员提供全球和中国碳经济的重大事实、核心关系、关键参数,并呈现假说和理论,同时提供政策、产业、企业层面的现实案例与探索经验。


学校及学科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

中国人民大学的“应用经济学”连续三轮在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在2017年第四轮评估中获评A+,并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应用经济学院所属专业发轫于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时的八大创校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优良的学术传统和强大的影响力,从延安一路走来,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不断发展,是新中国经济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立足全球新格局,扎实办教育,培养扎根新时代、熟知新理论、掌握新技能、驾驭新形势的高端人才;踏实做研究,提炼新假说,为世界贡献新的理论和解决方案。

应用经济学院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开设能源经济学本科专业,并拥有能源经济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学院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自2020年开始着手布局“碳经济”专业学位建设,于2021年正式启动新增目录外专业学位申请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先后通过国内外同行专家论证和学校审议并上报,将再次开创全国先河,有望在2023年正式发布“碳经济”专业硕士招生方案。


【课程安排】

次数

课程安排

课程模块

1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挑战与实现路径

 

宋枫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双碳研究院研究员

 

深度解读我国双碳目标政策的内容和重大现实意义,梳理我国碳排放的典型事实,从资源、技术和行为等多个维度分析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总结利于双碳目标实现的潜在路径。

2

碳经济的历史、未来与挑战

 

郭伯威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双碳研究院研究员

从能源结构、能源供给、能源技术、能源价格四个方面,简要介绍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史。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以及“双碳”目标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电力行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农林业等各行业碳中和路径,以及“双碳”目标下的机遇与挑战。从宏观层面,分析经济体的最优化减排逻辑。最后,讨论当前我国为实现“碳达峰”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

3

全国碳市场制度框架、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

 

王克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双碳研究院研究员

在简要介绍碳市场的原理和国际经验基础上,介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碳市场的发展定位,从法律法规体系、覆盖范围、配额管理、交易管理、MRV制度、抵消机制、监管制度等方面详细介绍全国碳市场的制度框架,梳理全国碳市场的发展历程,介绍全国碳市场的最新进展,并从市场覆盖范围扩大、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丰富、配额分配管理完善等方面对全国碳市场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4

碳中和下的能源投资格局

 

周文戟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双碳研究院研究员

碳中和要求能源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深度变革,进而会对全球能源投资格局带来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能源投资领域存在哪些风险与机遇?各种低碳能源与负碳技术具有多大潜力?规模化应用存在哪些难题?本次课程将系统阐释碳中和与能源投资的关系,通过介绍巴黎温升目标、碳中和目标提出的国际背景,并结合实现碳中和转型路径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揭示碳中和对能源投资格局的意义。

5

中国绿色金融的政策发展与市场实践

 

潘冬阳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双碳研究院研究员

在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进行综合性介绍的基础上,着重讲解我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ESG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发展与市场实践情况,从而帮助学员全景式了解“碳中和”背景下金融业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金融与财务从业者应当掌握的新知识、新工具,以及金融业能够为实体企业提供的新型服务与支持。

6

大数据在观碳、管碳和降碳中的应用

 

陈浩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双碳研究院研究员

介绍双碳目标下开展观碳、管碳和降碳的现实需求,分析现有碳排放管理工具和数据的发展现状及不足之处,以典型案例为依托,介绍大数据在观碳、管碳和降碳中的应用成效,展望数字经济和碳经济协同发展的前景与方向。

7

气候变化科学与碳事实

 

任国玉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研究员

介绍气候变化的相关概念、观测事实、原因、未来趋势和可能影响;介绍地球系统中的碳循环,自然源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碳排放,世界各国碳排放历史及其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责任。

8

产城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理念与实践

 

陈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学术专家委副秘书长、研究员

介绍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分析目前面临的内外部形势,立足中观,聚焦产业和城市两个核心范畴,提出产城融合的概念框架和工具意义,结合地方实践,重点介绍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空间规划、投融资、营商环境、双招双引等方面的动态和模式,最后聚焦国家双碳战略,探讨低碳产城融合的方向、目标、主要任务与实施手段。

9

能源央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初步研究

 

黄俊灵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正高级工程师

在全球各国双碳目标陆续提出的基础上,国内国际上已有多家企业提出了低碳目标及其实现路径。能源央企要在新形势下继续引领行业发展,承担国家赋予的重要战略地位,需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仅要寻求低碳发展之路,更要继续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既是央企的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赋予中央企业的重要社会和经济使命。本讲座将介绍全球及我国能源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分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的发展路径,案例研究多家国际能源企业在双碳背景下的新发展战略,对能源央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进行深入探讨。

10

产业发展“寻路”碳中和

周珑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有限公司高级经理, IET会士

在介绍碳中和本质问题的基础上,从能源安全、国际博弈和经济转型三方面讲述中国实现碳中和的三个深层次目的与考虑;从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两大发展方向,全面梳理我国碳中和产业发展路径及思考;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绿色溢价、碳汇、CCUS等关键技术及两个碳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的碳中和的未来发展进程的影响进行探讨与展望。

注:最终课程安排以实际授课为准

【教学办法】

培训形式:线上直播。

【学习期限】

培训时间:2022年8月13日-9月17日(每周六全天上课,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报名条件】

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相关从业人员;

能源、环境和气候等领域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

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


【报名手续及联系方式】

报名缴费时间:即日起-2022年8月6日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82509118

Email:huangzeshan@ruc.edu.cn

联系人:

黄老师13683689199

郭老师139101987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417A


【收费标准】

课程费用:每人4980元。包含:项目备案学员注册;教师课酬;教学组织与实施;结业证书等费用。


【缴费方式】

(一)个人账户缴费:点击“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发布简章的缴费链接,通过学校电子收费系统缴费。

学员通过点击简章页面发布的“报名缴费”按钮,可直接打开“中国人民大学通用收费系统”中该课程班的对应收费页面,注册并填报个人身份信息和票据信息后,通过系统缴费。

郑重提醒:学员如果遇到招生人员以参加本课程班培训为由,要求学员缴纳任何公示培训费之外的费用,可向学校有关部门举报违规行为。举报电话:82507931。

(二)单位账户缴费:通过单位银行账户办理银行汇款缴费。

户 名:中国人民大学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紫竹院支行
账 号:0200 0076 0902 6400 244

特别说明:汇款时“收款人(单位)”一栏均只填“中国人民大学”六字,在“用途/摘要”栏里填上“应用经济学院“双碳”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培训班课程XXX(学员姓名)培训费”。汇款后请将银行汇款凭单提交至应用经济学院有关负责老师处确认。

【证书】

完成培训可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 1、培训组织有序,服务周到,沟通及时。

    4.97分
  • 2、课程设计科学,内容充实,针对性强。

    4.97分
  • 3、教师授课理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4.97分
  • 4、教师授课注重教学方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4.97分
  • 5、对本次培训收获的总体评价

    4.97分
是否还希望参加该学院的其他培训课程?
是否还希望参加与本次培训内容相关的其他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