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项目
315教育培训机构被投诉什么?
315教育培训机构被投诉什么?
教育培训联盟网
又是一年315,作为消费者投诉的十大重灾区之一,历年315前后,均有一些教育机构“榜上有名”。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历年315期间教育机构踩到了哪些坑。
退费难
退费难问题恐怕在行业内普遍存在,由于教育培训班都是先交费后上课,退费难成了普遍问题。网络上,对此的报道也是连篇累牍,2013年4月,某培训机构被爆苛刻退款条件,每个学员数万元学费,却要求学员若退款一要满足在入门课后7-30天的时间期限内,同时要满足在第一单元学习期间内。
退款似乎存在于大多数培训机构中,合同中对退款方面的条件也规定的相当严苛。如留学机构会规定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前,退款各多少钱,但是,通常在第一个时间节点前,机构老师还没有开始服务,也会被扣相应的费用。
无办学或留学资质
长期以来,培训机构常被媒体报道“无证办学”。
关于无证办学,几乎所有大中型教育机构(或分校、教学点)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个问题,这更多的涉及到政策层面,非一家机构或一个行业所能扭转。具体原因可翻阅多知网之前的报道《龙文一分校被指无证办学,谁使他们无证办学?》
虚假宣传
不久前,上海工商局发布12家涉及虚假违法广告企业公告,某培训机构上榜,原因是在宣传中称使用了“全国最大最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院校”,“学生量全国领先”,“通过率全国第一”等字眼。
虚假宣传是教育培训行业较为普遍的现象,从留学行业的宣传来说,基本上每家都是”第一”,每家都是“最专业”。
此事也给了其他机构警示,广告宣传要注意事实依据,否则有被指虚假广告的可能性。
出售信息
媒体报道,2015年1月下旬,6名教育培训行业的从业人员,被海淀检察院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公诉至法院。这起案件涉及200余万条个人信息,每条信息包含所在学校(北京市的中学或小学)、学生年级、学生及家长的姓名、学生及家长的联系方式,部分信息还含有家庭住址。
这些个人信息被家教、培训行业的人用来做精准的定向营销,向特定人群发送招生或培训信息,并取得明显效果。一名在案的培训机构负责人称,通过这种方式,他每年的招生量能增加25%。
出售信息在教育培训行业早已有之,因为教育培训机构离不开数据库营销,一条条家长信息就像一座座金矿,自然吸引了许多“掘金者”,有需求就有市场,因此一个买卖家长学生信息的完整链条应运而生。
卷款跑路
2014年,多家培训机构校区被爆其校长卷款跑路,有的培训机构给出的解决方式是协助学生转校至其他校区,有的则不仅课没有办法再上,而且家长预交的一年甚至两年的学费打了水漂,无法退费。
教育培训行业存在的上述问题早已有之。教育机构们只有最大程度得为教育行业保持好的形象,才能让更多家长学生信任并选择合适的教育机构。在这一点上,大机构应该做出表率作用,最大程度地降低此类情况的发生。大环境好了,这个行业才能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
相关资料:
培训教育机构乱用“最”
《北京晚报》消息 “最佳产品奖”、“世界名牌消费品”、“最具影响力教育品牌”……如今,一些评奖表彰活动名目繁多,奖项过滥,可以说“家家单位有奖项”。中国市场学会服务质量专业委员会针对市场上屡禁不止的利用乱评比、乱排序结果进行违法违规宣传、误导消费的现象,开展了市场调查,结果发现,有大型企业涉嫌不经国家批准擅自出国领奖,培训、教育奖项最爱乱用“最”字荣誉。今天上午,该委员会公布涉嫌违规宣传企业黑榜,共有30家单位上榜。
中国市场学会服务质量专业委员会表示,对于治理乱评奖、乱评比、乱排序,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2011年9月国家公布共清查出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48405个,保留4218个项目,总撤销率为97.16%。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今后凡对企业进行排序、评比或举办带有排序评比性质的营销信息发布活动,必须经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报国务院审批。”中宣部等七部委《关于对企业进行乱评比有关问题的通报》中特别强调“要严格对企业出国领奖的审批”。
而一些单位无视党和国家的要求,一方面对本单位官方网站、广告宣传、各种材料不做任何清理,仍利用乱评比结果继续进行宣传;另一方面,继续参加乱评比、乱评奖活动,花钱买荣誉买牌子,有意利用所谓“第三方”评价结果乱宣传。
部分涉嫌虚假、违规宣传企业
培训教育奖项繁多,其中“最”字荣誉最多:
巨人集团:最具推荐价值的辅导机构
卓越教育:最具口碑影响力课外教育机构
北大青鸟:最佳实用课程奖、最佳就业认同奖
龙文教育:最具影响力教育品牌
世华智业: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最具公信力品牌
诚信缺失,细数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五大困境
搜狐网消息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舍得投入在教育上,大量的教育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特别是今年1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部分教育法律修正草案,明确了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且允许兴办营业性民办学校;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2015年工作要点,提出了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这些消息一出,无疑让各种民办教育机构热血沸腾,期待着能借势将自己的机构做大最强。
全国各地的教育培训机构数不胜数,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没有丝毫减退的趋势,可是,量多不一定质好,现如今的教育培训机构的真的完全满足了人们的教育需求了吗?它们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们来谈谈教育培训机构目前有待改进的地方吧。
1、市场混乱,准入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由于对教育培训机构目前尚无有效地监管,导致其数量非常多,市场非常混乱,从那些大大小小的“家庭式小作坊”我们可以看出要入这一行是多么的简单;而其中的从业人员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有些培训老师甚至是毫无教学资质就去教学生了,而那种具有本土特色尤其是充分了解培训需要的老师却是少之又少。
2、过度商业化,脱离教育本质:毫无疑问,因为教育培训机构它要生存,那么它就要盈利,既然要盈利,那么,它当然选择最快的方式——广招学员,在招学员上投入太多,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其他投入当然就相应减少了,而相应的,老师的指标压力也就非常大,老师的指标压力很大,随之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教学质量下降,老师的形象遭到打击,对学生和家长而言,他们不是传统纯粹的传课授业解惑之人,他们会认为,老师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口袋里的钱,从而产生信任危机。
3、课程僵化,课时压缩:现在市场上大多教育培训公司的课程结构相差无几,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也许不同的就只是换了个案例,课程僵化比较严重;再一个就是课时压缩,造成课时压缩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学生自身想着急学完;二就是培训机构成本结构所决定的,就比如1万块的学费,周期3个月,要4个讲师讲课,其成本就包括了人员、课时费、广告、场地、设备、水电、提成等,大概就能占1万的40%-60%,如果因故延长课时1两个个月,基本就赚不到钱。因此,这些课程都是极度压缩的,对学生而言,就要高度集中精神听每一节课,因为也许你恍惚几下,后面的可能就会听不懂。
4、盲目追求数量:纵观那么多的培训机构,在用户心目中值得信任的品牌培训机构却寥寥无几。是什么造成这个原因呢?就是因为它们过多的追求规模扩张,而质量却没有跟上来;规模大了,管理起来也就更加的困难,其分支也更难掌控,这也是一个企业在连锁加盟扩张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5、部分培训机构诚信缺失: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发展时间短,速度却很快,随之而来的就是虚假广告、突然关门等不规范行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xx教学机构一夜之间关门大吉,学员们已经缴纳的学费全都打了水漂…因此,加强监管,督促其自律是非常必要的。